《教师开展节气食育活动的能力的提升研究》课题活动2024.12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4-12-04 13:25:54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苏州工业园区九龙仓幼儿园   子课题一  研讨记录

时间

2024.12

地点

会议室

主持人

王丹

研讨主题名称

教师食育展示课活动研讨

记录人

李秀英

参加人员

课题组成员

王丹:各位老师中午好,食育,是一种回归生活的教育,更是一种回归教育的生活。让幼儿自己动手,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,通过视、听、嗅、味、触觉的体验,幼儿可以直接获得生活经验。“食育”课程为幼儿开启了一段奇妙的美食之旅,“食育”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也为教师们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战。为此,上周我们幼儿园三个年级组组织了食育课程教学活动,并且每个年级组推出一个班级进行观摩,接下来请我们老师来讨论一下,老师在活动中的组织以及幼儿的发展。

一、教师在活动中组织情况以及幼儿的发展

王丹:好的,我先来说一说我们小班组在这次活动的开始部分,杨老师运用了一首孩子们都喜欢的儿歌《小小厨师》来做导入,孩子们兴致很高。基础部分时,先让孩子们讨论三明治的制作方法。再观看三明治。虽然孩子们对三明治的制作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。在介绍材料时,杨老师在介绍时,有个别孩子们的注意力不是很好的,而是盯着盘子里的材料。随后杨老师让孩子们都闻一闻,尝一尝,并说一说。以便后来他们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来制作食物。在制作时,最难的是让孩子们将两片面包边对边,角对角地对齐。有个别孩子可以做到。而大多数孩子也能做成自己喜欢的形状,也很不错。整节课堂的效果还是不错的。教师的组织能力也是很不错的,师幼互动也是比较好的。

李秀英:我来说一说中班组的方方老师的那节课,方方老师那节综合课《中华用餐礼仪》, 通过活动,幼儿知道了进餐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礼仪,如进餐时不讲话,不能一心二用,不能挑食,吃完自己的一份食物后再离开餐桌。正确使用餐具,爱护卫生,进餐时保持自己、桌面、地面的清洁,进餐后会收拾自己的餐具并及时进行漱口和擦嘴。本次教学活动中,方方虽然抓住了幼儿的心理特征,但是在材料的准备上,还不够充分,不能够给幼儿更多的提示。
一个成功的活动,离不开教师对每个环节精心的设计与考虑。总之,我们教师平时要多善于观察、多思考、多去了解幼儿,时刻做一个有心人。

张倩:黄老师的《小小营养师》讲了很多的本领,让孩子们知道了很多的知识,从中我们也知道了"健康饮食金字塔",宝塔底层最重要,谷类食品营养好;蔬菜水果第二层,两类食物不能少;肉蛋鱼虾第三层,每天适量换着吃;牛奶豆类第四层,每天记着吃一点;油炸食品在塔尖,尽量少吃要记牢。同时黄老师能够从幼儿游戏是发现有价值的教育契机与内容,并转为集体教育活动,较好地满足了幼儿的需要,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。活动中幼儿感受了每天应该吃有营养的食物,每种食物都有不同的营养,每样都吃,不挑食,才能成为健康宝宝。

王丹:这边我来总结一下,食育课程可以生活教育理念为指引,将二十四节气作为抓手,建构时节食育课程,引导幼儿通过体验各种生活活动,建构良好认知,受到传统文化熏陶,提高发展水平。

1.创设适宜环境,开展时节食育课程 

教师可以利用不同食物模型、图片、实物等创设适宜活动。例如,教师可将不同节气的食物应用于幼儿园大厅、主题墙、楼道等场所,营造良好的时节食育环境。在幼儿园楼道上,教师可以以二十四节气为依据,设置二十四个小展台,将不同节气的食物模型摆放在展台上。

2.结合地域特色,开展时节食育课程 

例如,我国自古就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。在此习俗的基础上,可衍生出极具地方特色的习俗,如吃姜母鸭、甘蔗、糍粑、鱼丸等。对此,在开展时节食育课程时,教师可以以冬至为基础,结合当地特色饮食习俗,挖掘多样美食。之后,教师可以以不同的美食为入手点,将幼儿带入生活坊,沿着冬至“吃什么—为什么吃—怎样做”的路径,展现有关内容。

3.紧抓各个领域,创设活动 

例如,在芒种时,教师紧抓艺术领域,创设手工创意制作活动,引导幼儿动手制作水稻。在创设活动时,教师在电子白板上呈现稻田图片,引导幼儿思考图片上是什么。在思考的过程中,大部分幼儿能够自觉迁移生活经验,介绍水稻。教师给予幼儿赞赏后,在电子白板上播放视频《忙碌的芒种》,引导幼儿走进播种水稻的场景。结合场景内容,教师可以向幼儿提出一系列问题,如“视频中的农民伯伯在做什么?为什么农民伯伯在这一天如此繁忙?”等。如此问题使幼儿陷入沉思。教师把握时机,结合具体视频,用生动的语言讲解芒种节气,让幼儿了解在芒种时节种水稻的农事特点,然后创设水稻种植活动。

 

 

 

6fa01c394f3f4b87a8d43120394cd35f.png

    7d660a067a7145c4a439ef29c6887731.png